第863章:自己吓自己-《席卷天下》
第(1/3)页
“王猛今日便会抵达?”
“禀将军,舰队已至‘定武’。”
现如今的桓温可谓是意气风发,他率领军队跨海而来,半个月灭亡了吉塔拿多,又用四个月的时间攻占笈多王朝的全部沿海,诸夏历史上克城灭国的将军比比皆是,却是没有任何一员将军像他做到过这样跨海灭国的伟业。
定武是汉军第一次在吉塔拿多登陆的区域,那边本来就只有一些小渔村,为了能够使跨海而来的军队更好地登岸,桓温下令在初次登陆建造了一个军港,后面又修建营寨,由营寨慢慢扩建成了军事重镇。
随着汉军攻占笈多王朝的沿海,尤其是拿下笈多王朝最大的港口克塔克,位处吉塔拿多的定武即时军事地位也就一再降低,不过那边依然有着很大的政治意义。
诸夏在地理位置上的取名很有讲究,一旦是由军队来进行建造,命名的时候基本上就会有一个“武”字。
纵观历史长河,诸夏本土有“武”这个字的地方太多太多了,尤其是春秋时期最多。
当时各个诸侯讲究的是春耕秋战,军队每到一地必然是要垒寨,规模有大有小,有些是草草建立完事,有些则是奔着永固的规模而建。
因为是为了屯兵而建,基本上就是会取名为“武城”,结果就是摊开春秋时期的地图一看,满地图都是叫“武城”的地理命名。
东汉是诸夏古典军事的尾巴,往后的各个朝代虽然依旧有一些古典时代的痕迹,可是一些传统却是不见了。例如从西晋之后,诸夏向外扩张就不再出现“武城”,甚至失去了军队每到一地建造城镇为藩篱的旧有传统。
“武城”的没落就显示出一个严峻问题,看看各朝各代的版图大小变迁,会发现东汉之前的诸夏版图哪怕扩充缓慢也是在增涨,并且是占下一地直至王朝灭亡依然是牢牢控制住(不被他国夺去)。
失去了建造“武城”的旧有传统,便是强盛如杨隋和李唐,真实情况就是隋军(唐军)来了这片土地才是隋土(唐土),可是伴随隋军(唐军)的离去,土地就又成了异族(他国)所有。
“羁糜区”这种地方行政单位是杨隋首创,所谓的“羁糜区”说白了就是在地图上那个地方名义上属于杨隋的疆域,但实际上也仅仅就是有着一个名份,真正控制“羁糜区”的那些人愿不愿意听从皇帝命令是另外一回事,通常是拿着好处却听调不听宣。
后面的李唐学习了杨隋的政策,尤其是变本加厉地发扬光大,简而言之就是才不管命令下达了“羁糜区”愿不愿意听,要的是某个地方送来效忠书,好光明正大地将某块地皮纳入李唐疆域,使李唐的疆域图看上去是那么的大。
“江山之固,在德不在险”这一句话被无数的人提起过,人心固然重要却是易变,上一刻爱戴下一刻成为仇寇,不重视国防的真正遭遇挑战的时候,固然就是再得民心,可是都逃离不了灭亡的命运。
秦有函谷关之险,立足西北八百余年,更是凭借险关一再化险为夷,才有始皇帝的横扫八荒六合之大业。
为什么关中一直以来是王霸之地?就是因为关中有山川地势和险关作为依仗,进可攻退可守,不至于一次败北就是一败涂地到连内裤都输了。
历史也证明了任何的扩张不修建永固城镇,扩张便是我进敌退、我退敌进的儿戏,还好老朱家终于捡起了诸夏古典军事时代的传统,每扩张到一地就是兵堡建起来又屯有驻军,终于使汉人不用再经历那种进进退退的尴尬事,也才有了后面满清能“继承”老朱家打下来的偌大江山。
“陛下有言‘江山之故,德险兼备’。”桓温现在就是站立在刚刚修成的永固式营垒土地上:“侵略如火、不动如山,莫如徐徐渐进。”
无数的军事例子一再说明一点,国力足够的时候,没什么比攻占一地就建立屯兵点,再快或慢地继续推进,如此的入侵方式最为稳妥。
汉军来到阿三大陆,吞掉吉塔拿多作为桥头堡,正式向笈多王朝进军时,进军路线上有阿三本来就建好的城市当然最好,地形险要的地方则是条件再艰难也会建造永固式的营垒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