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88章 自救,与天斗-《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“宋爱卿,水车能使用多少年?”

    听着皇帝突如其来的问题,宋应星怔了一下,思索了几息:“只要维护的好,少则二三十年,长则五六十年,甚至百年以上。

    臣记得正统三年,指挥使房贵在靖远北城外的黄河边建了一座大水车,再过四年就两百年了,依旧在使用。”

    说完后,宋应星心中升起了一道想法:“陛下的意思是将水车卖给百姓们?”

    “朝廷还不缺这点银子!”

    崇祯调侃了一句:“如果说江河断流,我们制造的这些用不上了,但那只是暂时的,等到日后大旱过去了,这些依旧可以用,到时候分给每个村子里共用。

    况且,依朕来判断,旱灾可能会持续加重,但明年不一定会断流,只要用上一年,那就是大赚特赚了。

    其次,制造这些东西都需要人力、耗费银子等等,朝廷不算缺银子,但缺粮食,银子流入匠人手中,还是得买粮食,算是在市场中流通了。

    重要的是,我们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百姓们,在大灾大难面前,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自救,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救。

    朝廷固然能赈灾,但范围一旦扩大能顾及到多少人?赈灾也只能是稀粥,想多吃一口那就得付出劳动。

    朕说过,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现在正是时候。

    最后,从物料的准备到耕具等的制造、再到引水灌溉、责任到人等等,整个过程都走了一遍,这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。

    民间有流传‘三年一小旱,十年一大旱,二十年一特旱’的谚语,这就说明了旱灾是时常发生的,尤其是西北的陕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更是多发。

    有了这次准备的经验和准备的水车等等,以后再有旱灾就能快速应对了。

   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这个渔不仅是工具,还有经验、方法等等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!”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!”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众人纷纷行礼,口中恭贺着,眼中满是敬佩之色。
    第(1/3)页